书真的很不错,体积小巧,期待已久。通过通俗的文字,能更好地了解历史,对提高认知能力很有帮助。如果直接读原著可能会觉得有些费力,而这本书正好适合放松阅读,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学、历史和哲学的魅力,让自己变得更加有深度,不再仅仅局限于短视频的碎片化知识。
过去三十年被追捧的固定资产神话不在。
书挺好的,质量好,价格也好,我觉得在京东买书真的是非常的方便,这书我看看刚刚好,看完之后再给小朋友也一起看,全家都收到教育了,特别好,点个赞
负动产时代》是被称为日本经济3册的其中一册,是由日本《朝日新闻》采访组撰写的,通过采访大量的真实案例和深度调查撰写而成。揭示了日本房产从泡沫经济时代的“神话”到经济下行期变成“免费也无人问津”的过程。另外两册分别是《人口与日本经济》、《后资本主义时代》,作为一个曾经在房地产从业16年的人,对我触动最大的自然是《负动产时代》。相信会有更多人产生触动。“负动产”产生的原因上世纪90年代,日本经济泡沫破裂,股市低迷,有数不清的企业倒闭。短短几年的时间,就业骤减60%,房价持续下跌48个月。年轻人挤破头去考公考编,到银行工作,结果公务员年年缩编,150多家银行直接倒闭。
在日本,房子到了无人问津的阶段,人们唯愿摆脱税费梦魇的那一天。“不动产”成了“负动产”。
在日本1886年(明治19年),日本就出台了不动产登记的相关法律,比《民法》的制定还要早。
明治维新改变了之前的封建制度,人们开始自由地使用和买卖土地,急需证明土地的权利关系,于是就有了不动产登记制度。
日本的土地制度是以土地和房产永远不会失去资产价值的“土地神话”为前提制定的。当时没有考虑到会有人“抛弃”土地和房产的情况,所以现在即使是人们放弃继承的土地和房产,国家或地方政府也无法直接接收。泡沫经济欠下的债遍布全日本,地方城市地价狂跌。
日本没有“扔掉”土地的制度。如果不幸持有谁都不想要的土地,就既无法卖掉也无法扔掉,只能承担物业费用和固定资产税的负担。而在德国,法律明确规定土地是可以扔掉的。
德国的《民法》第928条第1项明确规定:“所有人可以通过向土地登记所提出放弃申请,并在土地登记簿上登记的方式放弃自己持有的土地。”同时还规定,州政府拥有优先获得被所有人放弃的土地的权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