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不错,很满意。加购物车有一段时间了,薄荷实验的一系列丛书还是很有趣的,一些完全新鲜的视角,特殊的观察方式,跨学科的整合,很有意思的一个系列。
一个人内心的情感体验,是某种关系的体现。无论是个人、团体还是阶层的情感表达,都无法忽视社会情感准则的教化训练。本书作为情感史研究的奠基之作,提出了情感表达、情感体制、情感导航、情感自由、情感痛苦等理论,并以“情感主义”为切入点,研究启蒙时代及法国大革命时期人们情感表达方式的变化及其意义。沙龙、共济会、咖啡馆等情感避难所的出现,是人们避免情感痛苦、追求情感自由的表现。人们在日记、通信、演讲中表露出对情感自由的向往,报纸刊物以及私人发行的小册子也在这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。呼吁情感真挚、拒绝伪善成为人们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基本要求。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并不仅限于小说、戏剧等文学创作,而是成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,上升为一种政治上的“美德”。
一个人内心的情感体验,是某种关系的体现。无论是个人、团体还是阶层的情感表达,都无法忽视社会情感准则的教化训练。本书作为情感史研究的奠基之作,提出了情感表达、情感体制、情感导航、情感自由、情感痛苦等理论,并以“情感主义”为切入点,研究启蒙时代及法国大革命时期人们情感表达方式的变化及其意义。沙龙、共济会、咖啡馆等情感避难所的出现,是人们避免情感痛苦、追求情感自由的表现。人们在日记、通信、演讲中表露出对情感自由的向往,报纸刊物以及私人发行的小册子也在这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。
作者通过提出问题,提供一些关于集体情感变化及其限制的答案,开启了情感研究跨学科领域的新阶段,这是一本深刻的学术著作,将成为快速发展的跨学科情感研究的核心,作者的心里学,人类学和历史学之间加起来桥梁,探讨了情感是管理与人类最亲密的关系的过程,这迷人的观点
粗粗浏览此书的目录,我们可以发现,随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术转型,“专家之学”逐渐取代了“通人之学”,“文人之文”也日益嬗变为“学人之文”,但“通人之学”和“文人之文”不失为每一个史家追求的目标和路径。在“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”的当下中国,太史公主张的“通古今之变”仍有其思考的维度和存在的价值,不论是“贯通”还是“横通”,都有赖于我们一以贯之的阅读和孜孜以求的思索。作为中学历史教师的我们,不妨在阅读此书时细心体会中国文明史的多元角度,其前身的通识课也为我们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别样的教学思路。尽管是炎炎夏日,但我们一直“在路上”,别错过那一帧帧让人驻足留恋的景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