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角尖尖,这次比上次内填充物要好多了书本的塑封也没破,再就是下雨天还是要注意下,外箱都淋湿了。业余史学爱好者的史学补充。
挺有趣的一本文化研究,脱离了实证与解构,走向了更深的书写实践——历史书写的记忆维度和科学维度并不是相互排斥的,而是以一种复杂的方式相互联系。但是我们是和实证主义的历史书写的代表们完全分道扬镳地,因为我们都认为,历史书写也是修辞地进行的,也就是虚构的,意思是人造的,同样也与在某一地点的某一人群有记忆的关联。两者都不再是能够从科学话语中完全干净地消除掉的因素,两者更可能被包括在历史书写这一工作的新使命之中。
我的收获全然“在别处”。需要和扬·阿斯曼 那本配套使用。扬偏重高层建构,宏大深广;阿莱达以女性的细腻视角捕捉文本,深挖主题,颇有些六经注我的气概。令人惊喜的是阿莱达不止从经典诗歌和文学作品中寻求例证,她还非常敏锐的将目光投放到当代艺术上,将其归到功能记忆与存储记忆之外的“保存式遗忘”。
这本书真是令人耳目一新,内容详实且逻辑清晰,作者 以 深入浅出的方式,将复杂的概念阐述得通俗易懂。阅读过 程中,我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,还能感受到作 者深厚 的学术功底和对主题的独到见解。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 设计得恰到好处,既保持了连贯性,又为读者留下了思考 的空间。无论是作为专业学习的参考,还是闲暇时的阅读 享受,这本书都堪称佳作,值得一读 推荐给对这方面 内容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
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历史理论系列丛书之一。这样的书并不容易阅读,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。这本书也是一本有名的理论书籍,慢慢看,总会有收益。